Welcome to the School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 Tongji University

在大海挥洒青春——记参加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的中国“80后”

There are no translations available.

新华社“决心”号318日电(记者张建松) 神秘浩瀚的深海,是地球上人类尚未逾越的“最后疆域”。以船舶为马、以科学为缰,在这片“最后疆域”战风斗浪、驰骋纵横,是一件很“酷”的事。

从小追求“做很酷的事”、“不走寻常路”的张锦昌,支过教、留过学,三十而立之际,将自己的人生目标锁定在深海。“深海里有人类太多的未知、太多的需求,我们在这里进行的每一步探索,都走在人类历史的最前沿;每一项科学研究,都是人类好奇而未知的。还有比这更酷的事情吗?”张锦昌说。

34岁的张锦昌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目前正在“决心”号上参加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这是他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留学回国后,第一次踏着南海的波涛,将研究的目光,从地球上最大的火山西北太平洋大塔穆火山,转到了南海。

heyin

“在南海大洋钻探的大目标中,我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海底岩芯样品,解释地震探测所得到的地震信号的岩石意义,为今后研究海洋岩石圈建立模型。”张锦昌说。“相对于整个地球,岩石圈在地球表面就像鸡蛋壳一样薄。了解海洋岩石圈的生老病死过程,是我的科学梦想。”

海洋在内心深处的吸引和魅力、以及“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的召唤,还使得“决心”号上的一位中国“80后”,放弃了原先从事的金融期货工作,发奋考上博士,专攻海洋地质研究。

这位年轻人名叫易亮,如今已成为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员。他说:“与期货相比,我更喜欢科学的自由;与陆地相比,我更喜欢海洋的未知。深海里充满无数问题和挑战,一切都是方兴未艾、一切都还尘埃未定,这样的研究领域令人充满希望。”

_2_copy_copy

始于1968年的国际大洋钻探,是世界地球和海洋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一项国际科学合作计划。目前正在执行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每个航次面向IODP成员国的科学研究人员开放。

“当我们在美国看到中国科学家将主导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的消息后,非常兴奋,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希望能为祖国的南海研究尽点微薄之力。尽管这个航次科学目标与我们做的研究有些不同,但科学研究都是相通的,上船后收获很大。”来自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赵宁和张杨都这样说。

南京大学毕业的赵宁,登上“决心”号之前,刚刚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联合博士学位。下船后,就将奔赴德国马普化学所进行海洋地球化学的博士后研究,此后他计划回国工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科学研究起步晚、空间大,回国更有用武之地。”赵宁说,“目前我国一些科学研究的硬件,几乎赶上了发达国家水平,但在科学视野和研究思维等软件上,还有较大差距。希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学成归国后,逐渐缩小这种差距。”

2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_copy

28岁的张杨与赵宁是同龄人。这位河北石家庄的女孩目前正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跟随导师从事陆地三叠纪的古地磁研究。她说:“我的人生梦想是做自己喜欢、有意义的事。这次上船不仅获得了南海古地磁数据,可进行海陆全球对比研究,还认识了许多老师,拓宽了科学视野,非常有意义。”

到大海挥洒青春,正逢其时。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80后”老师雷超说:“海洋科学研究需要先进技术和大量投入,因此被称为‘贵族科学’。随着我国综合实力提高,海洋项目越来越多、投入越来越大,‘贵族科学’越来越‘平民化’,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作为一名老师,雷超在“决心”号上念念不忘自己的学生。他说:“大洋钻探是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非常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美国经常有硕士生、博士生申请上船。而由于每个航次给中国的名额非常有限,中国学生很难有机会。期待我国早日建造自己的大洋钻探船,那时我一定申请带学生上船。”

Last Updated (2017-03-22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