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品先院士在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作辅导报告
在4月17日下午上海市委举行的常委学习会上,中科院院士、我校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作了题为《海洋战略与海洋经济》的辅导报告。市委书记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
俞正声指出,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海洋经济的现实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面向深海、面向未来、面向建设海洋大国,肩负起发展海洋经济的责任和义务,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要立足科学技术、立足产业发展、立足加强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努力发展和培育新的海洋产业。要全力支持有关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在上海落地,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力争早日建成上海海洋科技中心,服务于全国,服务于长远。
汪品先院士在报告中从“什么是海洋经济”、“人与海洋的关系”、“国际的海底之争”、“华夏文明的软肋”、“海洋科技新时期”、“上海的海上使命”等6个方面对海洋战略与海洋经济作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他指出,我国的海洋事业正面临着数百年未遇的发展良机,全社会应该大力加强海洋知识和海洋意识的传播,弘扬海洋文化,发展海洋科技,进军深海大洋,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什么是海洋经济?汪品先院士介绍说,作为陆地经济的对立面,海洋经济的概念其实并不清楚。尽管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结构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当前在统计中占海洋产业之首的滨海旅游,实际上与海洋之间很少有直接联系。而国际上占海洋产业总值一半以上的海底油气,在我国还占不到10%,与国际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他指出,“海洋产业最大的变化,是从海面拓展到了海底。海洋产业向深海拓展具有极大的潜力。”
海洋资源的发现,必然引发国际海上权益之争。“新世纪的海洋之争其实是科技之争。”汪院士说,科技在国际海洋权益争夺中的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科学界对于海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近年来,我国对海洋科技给予了空前的重视,在深海资源勘探、深海探测技术和基础研究上都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中海洋成分偏弱,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二十一世纪的华夏振兴,也必须在海上立足。
上海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应当负有怎样的使命?汪院士表示,开发深海大洋需要经济实力和高科技的背景,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建议,“上海应当挺身而出,以深海大洋为目标,从海洋高科技入手,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出一条新路,为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更新 (2012-07-1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