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科学通报》“南海深部过程演变专题”出版

时间:2012-07-18浏览:288

《科学通报》“南海深部过程演变专题”出版

汪品先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海海底是地球表面最晚认识的部分,人类至今对深海地形的了解还不如月球和火星。南海是全球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也是我国岸外最重要的深海区。南海的开发利用,目前虽然主要还在浅海,然而揭示南海演变的科学之谜、打开海底资源之门的钥匙,却是在深水区。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南海深部过程演变”重大计划(简称“南海深部计划”),成为我国第一个大规模的深海基础研究项目。计划从深海盆演化、深海沉积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三个方面入手,运用新颖技术手段探索南海的深水过程及其演变,再造边缘海的“生命史”。 

    “南海深部计划”于2011年初启动,现在来展示研究成果为时尚早。但是在该计划论证与筹备的过程中,我国学术界对南海深部的许多方面,进行了相当深入并富有新意的总结,为出版本专题打下了基础。该专题的7篇文章分别选择不同角度,对本计划的科学目标和技术路线进行讨论。作为开篇的“追踪边缘海的生命史”一文,对深部计划的科学目标、研究途径,及其全球性的学术意义进行了阐述。接着是田纪伟和曲堂栋综述南海深海环流的研究进展,指出其研究关键在于巴士海峡、深海地形和湍流混合。朱伟林等在近年来南海北部深海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烃源条件和资源潜力、沉积体系和储层特征。南海的地层在台湾出露,因此黄奇瑜等的文章在总结台湾新生代地层记录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研究台湾记录来揭示南海的演变历史。徐义刚等从分析南海及邻区的三期火山岩入手,探讨了岩浆作用记录对南海成因的制约。李春峰和宋陶然系统剖析了南海海盆的磁异常记录,对于南海洋壳形成演化的历史提出了自己的认识。李家彪等的文章针对西南海盆,将高分辨率多波束构造地貌分析与多道地震剖面作对比研究,提出了西南海盆渐进式扩张的构造模式。

    当前,在重大计划的推动下,南海深部的研究方兴未艾。我国学术界正在争取2013年实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探测,和2014年美国“决心号”前来实施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进一步掀起深海研究的新高潮。

《科学通报》(中文版)2012年第57卷第20期

最后更新 (2012-07-21 10:52)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