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听课日记(连载4)

时间:2011-07-16浏览:375

7月14日  雨

     当看到今天课程是海洋地质现场资料、获取及应用时,心中暗喜。原本以为是和海底样品采集有关,我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像有孔虫一样在暗无天日的沉积层中梦游了。但听了以后就发现和预想的差别太大。课程里面主要介绍测量海流盐度、速度的仪器,比如海流计等,以及相关的数据解译。

     无奈之下,我只好把稍微熟悉点的课程内容和自己经历强行联系起来,以助自己理解。在今年的3月份,我曾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海洋六号出海考察。在这个航次中,我们并没有应用海流计,所以今天的学习刚好为我弥补了这方面的知识。但这个航次主要任务包括东沙工区4000公里的浅层剖面调查以及多波束调查。其中多波束调查手段在课程中有所提及。由于我们主要是调查甲烷水合物的异常区,我们常通过多波束来探测海底地形地貌,并配合浅层剖面调查,以求找到与甲烷水合物相关的特征地貌和地球物理异常,如泥火山、麻坑和BSR。所以,虽然和徐教授一样都是探测海底地形,但目的还是有所区别的。

     在这个航次中也有多次采样工作,分别是利用箱式取样器(图1)和保压重力活塞取样器(图2)取样,而且箱式采样多为岩矿类,如自生碳酸岩等。可能这种采集的样品在沉积学中应用性不大,但对我们却有重要意义。所以不同专业方向,研究重点还是相差很多。当然,我不能以此为借口放松自己学习,而更应该积极参与。此外,在出海期间,我虽然看到了海洋六号的水下机器人(ROV),但没有利用它来采样,甚为遗憾。

学号:MGS11084       姓名:王琰        院校:中山大学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