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等待发现的海底”讲座顺利举行——周怀阳教授讲述蛟龙号的南海经历

时间:2013-11-30浏览:421

1128日晚18:30,“蛟龙”号深潜器搭载的首位下潜科学家、我校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怀阳教授在四平路校区瑞安楼为同学们作了题为“等待发现的海底”的精彩讲座。他为同学们讲述了奇妙的海洋与难忘的南海下潜经历。来自各个学院的200多名同学聆听了这次讲座。 

  

  周怀阳教授从地球海洋概况入手,为同学们生动地阐明了海洋对于整个环境的重要作用进而明确了身为地球科学工作者的使命,还为同学们展示了研究海洋的方法及所需工具。对于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蛟龙”号,周教授也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为同学们讲述了它的一些基础设施和内部构造。 

 

本次讲座的精彩部分,当属摄像头记录下的南海海底的壮观景象。周教授为大家播放了几段精彩的录像,随着画面中出现各种神奇的深海生物和深海景观,例如号称“深海雪莲”的玻璃海绵、被周老师起名“绝壁侠侣”的深海蟹类、包括紫色、粉色和白色等多彩的海参以及深海矿产等等,同学们对此忍不住发出声声赞叹。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发问,认真思考,体现出对于海洋科普的浓厚兴趣,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也获得了周教授的赞赏。周教授在讲座中特别指出:我国的海洋事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而这种差距,需要更多的后生来缩短。周教授表示,希望有更多热爱海洋事业的同学加入到科研队伍中来。

  周怀阳教授是我国海底观测网技术和海底原位监测技术的重要推动者之一,长期从事海洋地质工作。他从事深海环境科学、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海底矿床学、海底原位探测技术研究。周怀阳教授多次担任我国大洋科考和近海调查的首席科学家,具有十分丰富的海上工作经验。2003年起,周怀阳教授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策划和组织了我国首次环球科考;2005年,领导中美首次联合深潜;2011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他曾于2001年和2011年两次获得“大洋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另外,周教授还是我国海洋地质第一篇第一作者的Nature文章作者。

 本次讲座,旨在为同学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激发同学对于海洋研究的兴趣,吸引学生对于祖国海洋事业的关注。同学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在讲座进行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记录,展现出对于海洋科学的极大热情。正如周教授所说,祖国的海洋事业需要同学们去不断开拓!

本次讲座由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创新俱乐部、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团学联学术部与同济大学学生会学术与文化促进部共同举办。(撰稿 李心蕊

 

 

 

 

 

最后更新 (2013-11-30 21:59)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