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实验室举办第七期“蓝海学术沙龙”:偏心率与气候变化

时间:2025-04-25浏览:10


新生代绝大部分时段里,气候演变和海洋碳循环均呈现出显著的40万年长偏心率周期。偏心率对太阳辐射能谱总体变幅的贡献仅千分之一,但为何能够成为地质历史的主导周期,这是气候演变低纬驱动学说的核心议题之一。聚焦这一主题,20250414日下午,黄恩清教授发起和召集以偏心率与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第七期蓝海学术沙龙在海洋楼报告厅举办。共30余名师生现场参会,学术沙龙由黄恩清教授主持。

黄恩清教授以“新生代主导轨道周期演变进程与疑问”为题,介绍了新生代以来轨道时间尺度上近年研究进展,并提出一系列未来有待解决的问题。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马小林副研究员以“累积太阳辐射在第四纪长期气候演化中的潜在作用”为题,从能量平衡和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探索第四纪的长期气候演化趋势。

南方海洋实验室杨虎研究员以“日地距离变化驱动海洋-大气环流漂移上千公里”为题,介绍了日地距离变化对海洋-大气环流的影响。南方科技大学仲义副教授以“偏心率在北太平洋多圈层气候系统中的作用”为题,介绍了地球轨道偏心率和岁差周期如何通过影响北太平洋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最后,刘丰豪博士以“新生代暖室期气候-碳循环在偏心率周期上的耦合机制”为题,从气候-碳循环在偏心率周期上的相关关系入手,探讨了低纬气候过程如何影响了二者的耦合机制。在讨论环节,党皓文教授、张洪瑞副教授等与各位报告人进行了交流讨论。

本次沙龙探讨的问题非常聚焦,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沙龙邀请了多位外单位青年科学家,充分体现了“蓝海学术沙龙”服务于不同研究方向之间凝聚科学问题共识、提炼前沿研究课题的举办宗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