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真正的“深海勇士”——汪品先院士

时间:2018-05-23浏览:5020

汪品先院士从“深海勇士”号载人舱走出(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最近,中国南海探潜有重大发现!82岁的“深海勇士”,让中国觉醒,令全世界惊叹的新闻在国内外媒体引起轰动,同时也鼓舞和激励着全院师生,以下分享部分感想:

“深海勇士”漫游仙境,老当益壮,国士无双!

我想对海洋精神的最好诠释就是通过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努力,为国家重新在海洋找回自信。这种家国情怀和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让吾辈倍感震撼。

汪老师不但参与一线工作,还在一线教学。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在年轻人中激起广泛的科学情怀,能够将科学精神传承下去。耄耋之年的汪老师为本科生开设了一门名为“科学、文化与海洋”的公选课,并且亲自在同济大学官网上发表一份推荐信。

与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汪老师,经历过人生的无数风浪。他与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一样,都有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唯一不同的是,汪老师对于大海有更多深情的守望。为汪老师点赞!

2015级硕士生陈业伟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匍匐在万里蓝水之下,轻嗅远古的气息,这是海洋地质人的宿命。新闻上说,汪爷爷在海底发现多个生物群,其实我不懂生物群,所以在我眼中的是一位燃烧一生,潜心求道,奉献祖国的老科学家,与一艘铁骨铮铮,坚不可摧的,科技感十足的潜水器的故事,一个是人,一个是物,一个是精神,一个是保障,一个是奉献,一个是后盾。今有猛士,披坚执锐,开万里波涛,我们有无数优秀而奉献的学者,有国家做坚实保障,我国的海洋地质科学必将有光辉的未来。

2017级硕士生王富康

  

2018513日,汪品先院士乘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下潜并获重要发现。汪老师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位海洋学子。此次高难度任务只是汪老师孜孜不倦探求科学真相的一个缩影。院士办公室与我临近,或在节假日,或在清晨,或在深夜,总能看到汪老师不辍的身影。这是一种对学术纯粹的热爱,推动着汪老师在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也正是这种热爱使得老人精神矍铄,保持着青年般的求知欲和体力。老一辈做出的榜样鞭策着年轻学子,我们一定继往开来,为祖国对南海的开发做出毕生的贡献!

2016级博士生孟宪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鲜有人能做到这几点,但汪品先院士恰恰是那少部分人。

汪院士一辈子都为祖国的海洋事业奉献着自己的汗水,如今依旧奋战在海洋研究的第一线,这令我感到敬佩与崇敬,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到底跟怎样努力才能成为像汪院士这样对国家、社会、民族有用的人?

吾等年青人,应积极上进,珍惜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中,不要虚度光阴,紧随汪院士的步伐,努力向前,争取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2016级硕士生朱嘉宇

  

当朋友圈被汪爷爷的英勇事迹刷屏的那一刻,突然才意识到原来我们身边那位精神抖擞,身体健硕,步伐稳健的科学家爷爷已经八十二岁了。海洋楼汪爷爷的办公室永远是亮的最晚的那一个,如果你行走在深夜宁静的校园,我想你可能会经常遇到一位老爷爷要么骑着一辆自行车,要么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同样行走在着宁静的校园,这就是忙了一天工作的汪爷爷,夜深了,这位老科学家也要回去休息了。

如今大三的我们在面对未来的迷茫时,我想汪爷爷就是一道光,一道很纯粹很亮的光,指引着我们。身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更应该抛弃那些浮躁的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业当中去,作为一名海洋人,更应该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海洋事业的建设当中去,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为了海洋科学事业不懈努力的人,毕竟我们有这么一位令人敬佩的老爷爷,在前面给我们指引未来的方向。

2015级本科生任少波

  

2018513日,乘坐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下潜,并在海底获得重要发现。

很难想象一位如此高龄的老人依然奋斗于科学研究第一线,实在是令我佩服。实践出真知,切问而近思,这是我从汪院士作为一个真正有情怀和气节的知识分子身上学到的最基础的道理。做学问,也就应该像汪院士这样切切实实,由近及远。

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始终,汪院士实在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党员模范。科研前辈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一路挥洒汗水、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科研之路,道阻且长,道阻且跻,正是他们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才取得今天的成就。生命不息,科研便永远在路上。

2015级本科生冯星瑗

  

“敢为人先”和“身体力行”一直是汪先生给我的最深印象。从最初将学院的发展方向由陆地转向海洋,由海陆过渡带转向深海大洋,到现在发展海洋与技术结合,正如汪先生所言,我们要走的比别人早半步。所以听闻汪先生要下潜,先是意料之外,复而又想,也在情理之中,作为海洋研究的前沿领域,满是未知和神秘的“深海仙境”,怎能不心向所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先生尚且如此,我等小辈岂能懈怠不前!

学院办公室 刘雨萌

  

看着看着竟然有流泪的冲动…

办公室就在汪先生楼下,无论周末或者晚上,汪老师的屋里总有工作声响,办公室的灯永远亮到晚上至少十点半。曾经驻足远望他深夜骑着自行车的背影,曾经为他知识的广博和言语的智慧和幽默回味,一直理所当然地把他当做神话,却不知道,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深刻沉痛的历史,也开始理解了他为什么那么拼搏。这种已经超越生命超越个人利益的拼搏…为汪老师骄傲,也深深回想自己的人生和奋斗是不是已在,是不是每一天的工作能创造意义,等惠惠长大了,她眼里的妈妈又会是什么样的。

学院办公室沈夕希(转自微信朋友圈)

  

13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82高龄的教授——汪品先院士。深海勇士在海底航行达8个多小时,汪院士一行争分夺秒,持续观察,一探深海世界,并获得重要发现。

至此,汪院士已完成4次南海科考航次,但此次科考与前三次不同。本次所乘坐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深潜器,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技术不断发展,经济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82岁高龄的汪院士本可以稳居后方做指导性的工作,这种老当益壮,奋战科研一线的精神,令我们尤为震撼。这是一份来自对科研事业由衷的喜爱,对茫茫大海深深的情怀。汪老如今不但参与一线工作,还在一线教学。他希望能在年轻人中激起广泛的科学情怀,能够将科学精神传承下去。作为科研事业的新生军,我们应该继承秉持汪老宝贵的科研精神,为我国科学发展尽一份力。

2017级硕士生吴世林

  

82岁的汪院士又刷新了人们对年龄的认知。513810分,作为迄今年龄最大的深海勇士号乘客,在1400米深海海底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观察研究和采样工作,聚焦了全国网友的关注。常在海洋楼里楼外看见汪院士矫健的身影,或蹬着自行车、或挽着夫人,精神矍铄,目光坚定。对海洋科学鞠躬尽瘁,勤勤恳恳,常常在深夜仍能看到灯火通明的办公室,还曾经在晚上十点“光顾”过实验室……82岁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高龄,但在汪院士身上你能看到的是比年轻人们还充足的干劲和热情,是比年轻人还饱满的好奇与对未知的渴求,吾辈当之无愧的楷模!

2017级硕士生何玲慧


513日,82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海底进行长达八个多小时的观察研究和采样工作,最大下潜深度1410米。这是汪老先生的一次突破,也是中国科学界的楷模。但是,认识汪老先生的人都知道,他对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每天早晨来得早,晚上下班回的晚,寒来暑往,日日如此。我们现在的年轻的学生都比不了80多岁高龄的汪先生对学术的热情。我们在赞叹汪先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学术的激情之余,应该想一想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只有坚定理想并为之奋斗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2017级硕士生徐仁辉

  

记忆中的汪院士,是奋战在科学前沿的科研工作者,办公室的灯常常很晚还亮着;是大冬天踩着脚踏车的耄耋老人,是面带微笑回应学生的慈祥长辈,同学们会亲切的称呼他汪爷爷
当听到汪院士登上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进行海底工作的消息时,我有点难以想象,海底工作本就是一个挑战,而此时的汪爷爷已是82岁的耄耋老人。
从青年到老年,汪院士把一辈子献给了海洋事业,一辈子都坚守着自己对海洋事业的热爱。从开始的所谓冷门专业,到国家大力支持海洋,不在孤独中动摇,不在鲜花掌声里迷失,他始终坚守着深海勇士精神。

2015级本科生 华桂玉

  

20185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教授乘坐我国自主研制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进行南海科考任务。汪院士在南海成功下潜1400m,对海底进行了长达8小时现场观察研究和取样工作。

汪院士今年已经82岁了,但对待科学仍然一丝不苟。采样是一项基础工作,但是对于研究又是起到很关键的部分,汪教授能做到亲力亲为,这完全展现了一名海洋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对自己负责、对科学负责、对祖国事业负责。

作为一名海洋学院的一名支部学生和党员,我坚信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责任感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也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海洋人,我们终将实现海洋强国梦。

2016级硕士生于洋

  

近日一则新闻轰动了整个中国的海洋界,“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迎来迄今年龄最大的乘客-中国科学院原始、82岁高龄的汪品先教授”。这则消息不仅仅是简要的陈述了一件重大新闻,更重要的是给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很深刻的上了一课,一种让人佩服和值得学习的海洋精神,一种不怕辛苦、克服种种困难的精神,使我们认识到什么叫做“活到老,学到老”,让我们知道要想真正做出东西,就要真正投入到科研中,真正感兴趣,发自内心的去做一件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中学习,不断进步、提升。此外,汪老师的精神也是一种奉献精神,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使祖国的海洋研究领域立足于世界研究前沿。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也需要有这样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016级硕士生赵玖强


有人说海洋精神指的就是舍家离乡的忘我情操,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这种伟大精神是支撑着我们海洋人英勇奋斗不断前进的动力,身为海洋专业的我们也一直引以为豪。但是从汪先生身上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海洋精神,汪先生身体不好,经常在校医院看到他治疗腰,但是身为82岁高龄的他却仍然早出晚归,日以夜继在学院心系国家不断做着贡献。看到汪先生本人时,给我们的印象是那么的朴实和平凡,从他的一言一行上我们看到,在他身上这种那种精神却是那么的真实平凡,俭朴谦恭的品行操守,以苦为乐的奉献情怀,和蔼慈祥的为人处世,汪老师一直以他的方式向我们传递海洋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神圣图腾,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玉律金科,这种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汪先生正是这种精神最好的诠释,当他从“深海勇士”号走出的那一刻,看似渺小的身躯却是那么的伟大,这种脚踏实地的海洋精神铸就了不平凡的波涛盛浪,深海的勇士非汪先生莫属。

2016级硕士生徐铮


2018513日,我国国产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进行“南海深部计划”深潜。

已经82岁高龄的汪院士亲自参与了这次深潜,在南海海底观察采样超过八小时,最大下潜深度达一千四百多米,而且还获得了重要发现!可以说,汪院士的大半辈子都和中国的海洋事业有着切割不了的关系。还记得他作为国际大洋钻探ODP184航次首席科学家时曾打趣说的一句话:“年轻想做事情的时候做不成,老了该谢幕的时候反而要登场,别人是博士后,我是院士后。”汪院士一直心系着海洋科学领域的发展,年近古稀,在科研一线上奋战的脚步却远远没有停下,而年轻的我们又怎能不努力呢。青春,不在于年纪,而在于心态,向汪院士致敬!

2016级硕士生范仲义

  

2018513日,我国国产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赢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虽已至耄耋之年,但仍胸怀国家海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汪品先院士。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汪老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向我们诉说着老一辈科学家们对于家国人民的赤子之心。

从小教科书就教育我们,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可是仔细想想,又有多少人真正用心去说过这句话?又有多少人在这个衣食无忧的和平年代,还会记得自己身上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责任。古语曰,位卑未敢忘忧国,现在的我们虽然只是一名名普通的学生,但未来的我们将是撑起这个国家的脊梁,老一辈的科学家终会离去,但这份对于祖国人民的赤诚之心,我们必须要传承下来。

2016级硕士生王晨羽

  

前几日,我听到了学院汪品先院士在南海通过深海勇士号成功下潜的消息。“深海勇士”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13号,它迎来了迄今年龄最大的乘客——中国科学院院士、82岁高龄的汪品先教授。汪院士在南海成功下潜1400米,对海底进行了长达8小时现场观察研究和取样工作。汪院士说这是我多年的心愿

汪院士82岁高龄下潜的壮举让我动容、震撼、肃然起敬。他的“这是我多年的心愿”,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沉淀了几十年的分量。我在本科时期听过汪院士的好几次演讲报告,每一次的报告,汪院士都充满激情,他那种对于科学、对于海洋热爱和探索的执着眼神至今历历在目。他的心很大,他的目标更大,汪院士还有许多想去做的事情,还有更多想要研究的大科学问题,他说自己是“院士后”,他说自己是“排着队走的人”,是的他很老了,80多岁了。可我们看到的汪院士却是永远有活力、永远有激情的,他似乎不会老,从来也没老过。从ODP首席科学家到高龄下潜,汪院士几十年用他自己行动让我们看到他从未停止的脚步,让我们看到了他无限的执着。

身为海洋学院的一员,海洋精神是我们经常听到和提起的词语。我们许多学生都没有出国海,甚至很少见到海洋,可以说海洋精神离我们很近也离我们很远。而这次汪老师深海下潜的新闻,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高龄院士身上的海洋精神!海洋精神包含了舍家离乡的忘我情操,吃苦耐劳的禀性品德,俭朴谦恭的品行操守,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以苦为乐的奉献情怀;以及放眼四海的广博胸怀,勇立潮头的冒险精神,战风斗浪的拼搏精神,放手一搏的神勇气概,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远离学校,来到南海,深潜1400m,这是舍家离乡的忘我情操。不搞特殊待遇,坚持与普通工作人员一个待遇,这是俭朴谦恭的品行操守。即使身患癌症,高血压,依然惜时如金,在电脑前不断工作,这是吃苦耐劳的禀性品德。

每一次看到汪老师激情洋溢的演讲,每一次听到汪老师身先士卒的新闻,我心中总会荡起阵阵涟漪,希望汪院士可以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也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海洋精神在汪院士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的精神也会继续激励海洋学子在自己的道理上砥砺前行!希望汪院士的梦想早日都开花!

2016级硕士生邵炜栋

  

201851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迎来迄今年龄最大的乘客,82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在南海下潜,并在海底获得重要发现。作为一名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的学生,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和自豪,国家能有汪院士这样为了科学事业鞠躬尽瘁的科学家,实乃国之幸事,亦世界之幸事!在海洋学院求学的几年中,我有幸听过汪院士的几堂课,他对于国家和海洋事业的热爱会影响我的一生,激励我不断行进,我想这就是国之重器、世之巨匠的魅力吧!在此也祝愿汪老师身体健康,国家的海洋事业更上一层楼!

2015级博士生张路遥

  

得知汪先生即将乘坐深潜器下潜的消息是在新闻报道发出的前两天,当时除了震惊,还有怀疑和担心。我怀疑高龄的先生是否真的如朋友圈所言要亲自下潜来进行科学研究,担心他的身体状况以及安全问题。后来新华社报道了先生成功下潜的讯息,我激动得第一时间进行转发,并在心中暗暗感叹,汪先生实实在在地为我们搞科研的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珍惜光阴,追求理想,学习永无止境,这些都是我们能在先生身上能学到的优秀品质,大师在前,高山仰止,我们只有继续砥砺前行。

2015级博士生王毕文

  

“这是我多年的心愿”——汪先生从深海下潜回来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一直觉得汪先生身上有一种倔强的劲儿,这种倔强的精神在做学问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为了自己的学术理想,亲自下潜,颇有古人的豪迈风骨,让人不禁想到廉颇老矣尚能饭的典故。作为中国海洋地质研究的先驱,汪先生毕生精力都在奋斗,到了晚年还依然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这种执着和倔强值得我们年轻一辈一直学习下去。

2015级博士生何文俊

  

82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于513日搭载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下潜。我看到这个新闻时感动其实大于震撼,汪爷爷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在学院我们都知道汪爷爷几乎是每天都会来办公室工作,而且来的经常比我们很多人都早,并且一直工作到晚上很晚。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汪爷爷上岸后说:“这趟海底的旅程,真像爱丽丝漫游仙境,我刚从仙境回来。这真的是对海洋科学最单纯最热爱的表达。我们如果在平时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保持有汪爷爷的这份初心,相信一定会走的更远,做的更好!

2014级博士生郑晨

 

2018513日,汪品先院士乘坐国产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成功下潜至一千四百多米水下,进行了海底观测,并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汪院士在82岁高龄,身体并不在最健康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下潜,这是纯粹的出于对海洋的热爱,只有这样的热爱才能支撑他在如此高龄进行海底深潜,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正如汪老师自己所做的打油诗中所说:若为吃喝故,不到人间来。在汪老师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就是这种好奇心不断引领着他,一步步深入探索海洋与地球科学的前沿奥秘。这种追求科学,永不止步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海洋人学习!

2017级博士生杨策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