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挪威Oasisgeokonsult公司Kamaldeen O. L. Omosanya博士访问我室

时间:2025-10-14浏览:16

2025825日至28日,应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全国重点实验室吴南副教授邀请,挪威 Oasisgeokonsult公司高级海洋地质分析师 Kamaldeen O. L. Omosanya 博士来访同济大学,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学术交流。此次访问旨在推动双方在深海沉积过程解释及海洋地质灾害预防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Omosanya博士长期从事深水沉积过程、海底地质灾害、二氧化碳封存、地热资源勘探以及岩浆侵入对沉积盆地演化影响等领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与工程应用经验。他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发展基于传统地球物理数据的智能化解释方法,为油气勘探与海底灾害监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此外,Omosanya 博士还担任 Scientific ReportsMarine Geology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等多家国际学术期刊编委,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国际地科联(IUGS)共同推动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倡议。

826日,在同济大学海洋楼214会议室, Omosanya博士作题为“Revolutionizing Subsurface Mapping: How AI is Transforming Seismic Interpreta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如何推动地震解释从传统人工识别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他指出,自组织映射(SOMs)与主成分分析(PCA)等无监督学习方法可识别地震剖面中难以通过肉眼辨识的细微沉积构造,为水道复合体、海底扇体及浊流水道等沉积体系提供更客观的分类识别。而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概率神经网络(PNN)等有监督学习方法,则在断层识别、岩相分类和储层预测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他指出,“AI + 三维地震解释”不仅有助于精确绘制深水盆地沉积相图、监测海底斜坡稳定性与地质灾害风险,也对沿海基础设施保护、碳封存工程以及智慧海洋观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吴南副教授向大家介绍受邀学者


挪威科技大学Kamaldeen博士作报告


同期,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李艳博士作题为The role of weak layers in the emplacement of carbonate megaslides的报告,探讨软弱层在碳酸盐岩大型海底滑坡形成与滑移中的关键作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敬嵩助理研究员则以Slide or seep: results of overpressure为题,分享了深海高孔隙流体压力条件下海底滑移与流体渗漏耦合的动力学机制。三场报告内容前沿、互为补充,吸引了我室师生广泛关注。现场及线上参会人员积极提问、深入讨论,交流氛围热烈,体现了深海沉积过程与海底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学术深度与跨学科融合趋势。


南海所敬嵩助理研究员作报告


现场交流讨论


访问期间,Omosanya 博士开展了“AI + 三维地震解释”专题培训,围绕 GeoGPTQGIS 等软件的操作流程与实际应用进行了系统讲解,并结合具体研究案例对研究生进行一对一指导,提出针对性研究建议。此外,双方就研究生联合培养与高水平论文合作达成共识。未来将充分发挥挪威 Oasisgeokonsult 公司在智能地球物理分析与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以及同济大学在海洋地质学与沉积动力学研究方面的学科特色,推进科研合作与人才交流的深入发展。

本次交流活动不仅拓展了我室师生对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驱动的地震解释新技术及海洋地质灾害前沿的认识,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室在海洋地质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学科交叉融合,为推动深海地质过程研究与智能化地球物理解释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会人员合影


撰稿人:王慧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