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学子在第十九届“全国青年科技创新挑战杯”“揭榜挂帅” 擂台赛中再得一项全国特等奖!

10月20日,我院在第十九届“全国青年科技创新挑战杯”“揭榜挂帅” 擂台赛中再次传来重磅捷报!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张峰源、司维、闫金硕等同学组成的团队,在汤继周教授、耿建华教授、吴南副教授的指导下,凭借作品《AI智驱:超低界面化学剂智能设计与精准开发》,从全国百余所高校的参赛团队中突围,荣膺全国特等奖,他们以扎实的科研创新实力为学校争光,更为我国油气资源高效采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撑。

2025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元年,作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顶级科创赛事,本次“挑战杯”揭榜挂帅人工智能领域主擂台赛吸引了来自全国506所高校的2200余支团队超万名选手参加,参赛热度位居全国第一。面向AI赋能的科学与工程问题,赛事发布SH-16榜题:化眼识油,极限提采——未来提高采收率化学剂研发的 AI4S解决方案,直指国家能源行业痛点。

据悉,国内主力油田普遍进入开发后期,一次采油采收率仅约15%,需要通过高性能驱油剂“多次采收”提升油气资源产量。然而,传统驱油剂研发深度依赖“试错法”,研发过程涉及跨尺度多目标协同优化,导致研发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且创新性受限。针对上述难题,学院团队构建了“分子设计-驱替模拟-反馈优化”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取得了三大关键成果:设计了知识图谱引导的驱油剂分子定向生成方法,构建了微观分子结构-宏观驱油效果跨尺度匹配模型,实现了最低界面(IFT < 1×10-2 mN/m)高潜力驱油剂分子推荐及性能预测。

此次获奖,离不开校团委和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长期以来对团队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是学院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7名团队成员全部来自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在学校的统筹支持、学院的资源保障以及指导教师的悉心引领下,历经10个月攻关,完成了多轮算法设计、仿真计算与智能优化,以青年科研人的坚守与创新,在国家能源发展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展望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相关研究,为推动油气开发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更多同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