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南海冷水珊瑚”载人深潜航次取得圆满成功

时间:2020-09-10浏览:977

2020814日至97日,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翦知湣教授率领8人团队,搭载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二号”科考船及“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组织TS2-1-3航次赴南海东北部峡谷区和中央海盆海山链,开展了共计24次载人深潜,其中同济科学家下潜14次。

TS2-1-3载人深潜航次由中科院深海所丁抗研究员(所长)担任领队,深海所彭晓彤研究员(副所长)和同济大学翦知湣教授(院长)担任联合首席科学家,来自国内9家单位的60位船员、潜航员、工程师和科学家合作执行。TS2-1-3航次是今年初刚刚交付的“探索二号”母船的首次合作科考航次、也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首次搭载“探索二号”母船进行联合科考作业。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加之“万米载人深潜器”正在紧张地进行一系列试验和海试,中科院深海所同仁们在百忙中为“南海冷水珊瑚”载人深潜考察安排出了近3周的海上作业时间,殊为不易。

参航人员秉承“没有单位、只有岗位”的理念和“同舟共济“精神,精诚团结、通力配合,圆满完成了航次计划的20次载人深潜科考任务。航次前半段受台风”海高斯“和”巴威“的影响,全部参航人员不畏风浪,在最大30节风速的海况下完成了南海东北部的全部既定作业计划。航次进行中,根据科学家团队的实际科学目标和现场新发现,通过增加夜潜、三天五潜等方式,紧锣密鼓地连续作业,最终比原计划”抢回“、多执行了4个潜次。最后,航次收尾阶段,丁抗研究员带领潜航员和科学家团队,通过细致谨慎地计划、筹备和先期实验,亲自潜入南海最深的>4500米深点之一,奇迹“般地搜寻并成功回收一套迷失的信标,为本航次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同济团队此次载人深潜航次最大下潜深度3997米,重点考察南海东北部甲烷礁区、以及南海东北部至中央海盆的一系列海山,对南海东北部至东南部的冷水珊瑚林生态系统进行了原位考察,再次印证了冷水珊瑚在南海深部生态系统和环境演变中的的重要地位,新发现的丛生六放石珊瑚类群填补了前有认识的空缺。

TS2-1-3航次不仅为南海的冷水珊瑚林科学研究进一步积累了深潜资料和研究材料,更启示我们——要想真正了解南海深部过程,冷水珊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1: TS2-1-3航段“同济人”团队

前排:翦知湣、李江涛、丁抗、彭晓彤、他开文、党皓文

中排:周晓理、宿蕾、陈顺、黄维

后排:李建如、杨策

注:丁抗研究员为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彭晓彤研究员曾任职同济大学教授,陈顺与许恒超为同济大学博士毕业生,他开文为同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在职)


2: TS2-1-3航段航迹框架图


 


深海勇士下潜就位
深海勇士下潜就位
深海勇士正在入水
深海勇士正在入水
护送
护送
水下的深海勇士
水下的深海勇士
深海勇士正在下潜
深海勇士正在下潜
在海底巡航
在海底巡航
 海底照片
 海底照片
海底照片
海底照片
海底照片
海底照片
深海勇士浮上海面
深海勇士浮上海面
勇士出海
勇士出海
返回母船
返回母船
夜潜
夜潜
 夜色中返航
 夜色中返航
船上临时党支部正在学习
船上临时党支部组织学习活动




返回原图
/